查看原文
其他

用绘画“守护”颗颗童心丨职工故事

工叔 四川工会 2024-01-18


















童心是什么?或许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,一句句引人捧腹的童言,动画片里永远不会长大的喜羊羊、海绵宝宝和派大星,以及那一幅幅用色彩与想象力渲染出的美丽画作。

来自成都的儿童心理绘画公益推广者霍磊,就是这样一位用绘画“守护”颗颗童心的志愿者。近日,记者采访了霍磊,了解到他坚持背后温暖又治愈的动人故事。

霍磊在教学中


专业医师转行公益

“70后”的霍磊,是一位国家执业医师,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国家中级社会工作师等多重资质。这样一位专业人士,是怎样想到投身绘画公益的呢?

“小时候到姐姐工作的医院,看到一些有精神障碍的孩子,被他们眼睛里的悲伤和迷茫所深深震撼,我觉得他们需要倾听和了解。”这段经历被当时不到10岁的霍磊无意识烙印在心里,像种子一样默默生根发芽。若干年后考大学填报志愿时,他选择了医学专业,最终就读成都中医药大学。

1999年毕业后,霍磊进入医院从事临床医学以及心理治疗方面的工作,关于治愈孩童心灵的种种想法在他的职业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。霍磊发现,现代社会工业、商业以及科技高度发达,每个人既享受了这些发展带来的便利,但是同时也在无形中承受着这其中的冷漠、疏离等情绪,由于高速运转的社会节奏很难让人停下来真正倾听自己,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难以表达自己甚至不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。“情绪一开始只是一点点,但是日积月累的话就会形成一些症结,严重的时候会形成方方面面的障碍。所以我觉得将工作转移到‘如何去帮助人更好地成为自己,不为伤痛所捆绑’是很有必要的。而当代出生的孩子最好小时候就能够学习到相关技能,成年后能够更灵活地适应多变的社会,完善自己。”

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,霍磊把自己的想法和家人分享,妻子听到后表示很能理解,也支持他追求自己的梦想。于是,在医院工作13年以后,霍磊选择离开,并且参加了成都某公益机构,同时开始研究自己的想法怎么实现。


勇敢探索与尝试

在这个探索的过程里,霍磊先后和很多社区、 家庭尝试接触。他最初使用的是游戏,但是当一个班的孩子有90到100多人的时候,游戏这一形式的考验就会比较大。“因为人太多,场面和体验都难以控制。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更简单、更有效的方式,最后就确定绘画这个领域。”

一开始,霍磊和住家附近的学校沟通,希望自己的公益课可以在班上实践,后来老师反馈说,心理绘画后,课堂关系更融洽。孩子的心也变得“柔软”了。就这样,心理绘画这一形式逐渐确立下来。同时,霍磊根据家庭中更多亲密沟通、常常生活化的特点,把高深的心理治疗技术转化为寓教于乐的心理教育游戏,进而将“讲故事带情感”的环节整合进来,最终让课程变得更加适合家长学习和应用。

2021年,基于家庭需要的心理绘画内容基本成型了,霍磊创造了适合家庭的100多个绘画游戏内容,“方法其实都很简单,首先会介绍绘画心理的基本原理、原则和关键方法,帮助家长们清楚要学什么、要如何学。然后通过互动体验,帮助家长在实践中觉察自己的状态,对照原则和方法反思、调整、练习和改变。最后通过作品的展示和探讨,帮助家长看到孩子的积极面,并给予相应的教育指导建议,帮助家长了解孩子、懂得如何教育孩子。”

曾经参与过霍磊公益绘画的刘女士是一位单亲妈妈,有段时间和女儿一说话就会“牛头不对马嘴”,她感到很困惑,于是在朋友介绍下参加了几次公益绘画的线上活动。她和女儿一起画画,因为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,所以就按照步骤随性地画线条和涂色,后来将这些画了不同色彩的纸撕成碎片,再完成碎片的组装。“哇,很神奇,我们竟然都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,我的作品是一棵树,而女儿的作品是一些小花朵。那天我和女儿过得很轻松,虽然之后也有困惑和情绪,不过不会像以前那么茫然。”刘女士告诉记者。


绘画体验让亲情更融洽

在茶店子社区做绘画推广的时候,很多家庭带着孩子参加学习、一起作画。“很明显看到成人和孩子的作品不同,孩子的作品色彩更丰富、画面更为生动有趣、富有感染力,而成人的作品往往色彩少、画面僵硬、像是画在了水泥墙上。现场有个5岁的孩子,她的作品让我眼前一亮,作品的色彩和画面非常美,画面五彩斑斓并且生动有趣,一看就感觉孩子内心丰富、敢于表达,同时也感觉这个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敏锐之处,于是和孩子爸爸一起欣赏和沟通,爸爸说孩子并没有受过相关培训。于是我建议家长给孩子选择专业的美术机构学习,帮助孩子发展天赋。孩子的父母非常感动,他们平时在家里也没有给孩子准备画笔和纸,如果没有这次心理绘画体验,他们可能很难发现孩子会有这样的天赋。”霍磊说。

充满童真童趣的画

霍磊这些年还帮助很多家庭顺利渡过难关。曾经,有个高中学生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脾气很怪,可是不知道具体原因。于是霍磊就请孩子画了一幅画,看后就告诉其父母,孩子读高三,压力很大,心情很不好,而且父母的焦虑可能对他的影响也很明显,希望父母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能够多注意孩子的情绪等。后来这个孩子顺利地考上大学,和父母的沟通也变得和谐了。

让人意外的发现还有一次:有个5岁的孩子现场作画后,除了会把它当成美术作品,还把它当成了玩具,和小朋友一起互动,现场很快就变成了很好的社交互动。后来霍磊和家长沟通,他们说平时没有关注到孩子有这个特点,这让他们都非常惊讶,“如果理解不对,可能会以为孩子好动,而看不到孩子社交能力强的这个特质,可能会误解孩子,甚至会失去培养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契机。”霍磊说。


美学教育正在被更多家庭认可

让霍磊越来越坚定的除了“初心”,还有就是孩子。“不管是自己的孩子,还是其他的孩子,我发现在学校教育之外,心灵和美学教育也非常重要,一个从小就在美好事物和氛围中长大的孩子,对世界的认知和期许往往会更丰富更有内涵,对周围的事物也更有耐心,即使未来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他们也可以很快走出来,并且建设性地创造美好生活。这就是流行语里常说的‘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人生’。”

在谈到未来的前景时,霍磊表示:“现在教育改革对家庭和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。学校开设了美术课、心理课,美术还纳入了中考,而家庭教育立法也巩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,并促进更多家庭参与进来。心理绘画能够将这些整合起来,打通学科之家、家校之间、师生之间、亲子之间的交流渠道,实现大美育功能。不仅让孩子学会美术技能、更能培养孩子美的情操、健康的心理状态,也能增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了解,提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效果并形成合力。相信经历过美育的孩子或者家庭,将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更多希望和幸福。”


















来源:四川工人日报

记者:赵正旭

编辑:敖慧

审核:李仪涵



猜你喜欢:

致敬劳动者丨严金秀:研究隧道工程技术30余年的女隧道专家

用诗歌成就文艺人生丨职工故事

带着热气 带着温度 带着感动——四川省第七届职工微影视大赛获奖作品背后的故事


电子邮件 | scghxmt@163.com

制作机构 | 四川省总工会新媒体中心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用绘画“守护”颗颗童心丨职工故事

工叔 四川工会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